佛教以兔、馬、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證道之高下。
⒈ 佛教以兔、馬、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證道之高下。 《優(yōu)婆塞戒經(jīng)·三種菩提品》:“善男子,如恒河三獸俱渡:兔、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過(guò);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則盡底。
引恒河水者,即是十二因緣河也。聲聞渡時(shí),猶如彼兔;緣覺(jué)渡時(shí),猶如彼馬;如來(lái)渡時(shí),猶如香象,是故如來(lái)得名為佛?!?br/>后泛指修行。 唐李邕《大相國(guó)碑》:“若天若人,或賢或達(dá),雖萬(wàn)牙出地,而三獸渡河,使不聞?wù)呗?,未悟者悟,豈虛也哉!”
亦省作“三獸渡”。 清陳先貞《戊申生日示兩兒》詩(shī):“漫憐三獸渡,閑作五禽嬉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