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以手推舟,行于陸地。一說,以舟船沖鋒陷陣。見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奡盪舟》。
引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南宮適問於孔子曰:‘ 羿善射, 奡盪舟,俱不得其死然?!?br/>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:“奡多力,能陸地行舟?!?br/>邢昺疏:“盪,訓(xùn)推也,能陸地推舟而行?!?/span>
⒉ 劃船。
引唐劉禹錫《采菱行》:“盪舟游女滿中央,采菱不顧馬上郎?!?br/>1. 簸蕩船只。 《韓非子·外儲(chǔ)說左上》:“蔡女為桓公妻, 桓公與之乘舟,夫人蕩舟, 桓公大懼?!?br/>《淮南子·人間訓(xùn)》:“蔡女蕩舟, 齊師大侵楚?!?/span>
⒊ 用水師沖鋒陷陣。
引《論語·憲問》:“羿善射, 奡蕩(盪)舟,俱不得其死然?!?br/>顧炎武《日知錄·奡蕩舟》:“古人以左右衝殺為盪,陳其鋭卒,謂之跳盪,別帥謂之盪主?!?/span>
⒋ 劃船。
引南朝梁元帝《采蓮賦》:“妖童媛女,蕩舟心許?!?br/>唐李咸用《橫塘行》:“紅綃撇水蕩舟人,畫橈摻摻柔荑白?!?br/>元倪瓚《九日過彥行用韻》:“蕩舟煙景晚,舉盃當(dāng)素秋?!?/span>
劃船。如:「我們?cè)诤鲜幹?,欣賞青山綠水,多愜意??!」也作「蕩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