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罷黜bàchù
(1)[belittle and reject]∶貶低并排斥
(2) 即漢武帝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年)儒學(xué)大師董仲舒在上漢武帝的“天人三策”中,提出凡“諸不在六藝之科,孔子之術(shù)者,皆絕其道,勿使并進(jìn)”,建議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國家的統(tǒng)治思想,這就歷史上所指的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(shù)”。這個建議得到漢武帝的采納,開始在長安設(shè)太學(xué),專講儒家經(jīng)典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等,起用大批儒生作官,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(tǒng)思想
(3)[dismiss from office]∶免除[官職]
⒈ 廢除排斥。
引《漢書·武帝紀(jì)贊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罷黜百家,表章‘六經(jīng)’?!?br/>宋曾鞏《賀元豐三年明堂禮畢大赦表》:“罷黜異端,推明極孝?!?br/>宋蘇轍《潁濱遺老傳下》:“罷黜諸科誦數(shù)之學(xué),訓(xùn)練諸將慵墮之兵?!?/span>
⒉ 罷免;去官。
引《漢書·孔光傳》:“哀帝罷黜王氏,故太后與莽怨丁、傅、董賢之黨?!?br/>宋蘇軾《上神宗皇帝書》:“時張説、楊瑒、皇甫璟、楊相如皆以為不便,而相繼罷黜?!?br/>清劉大櫆《知上猶縣方君傳》:“君獨喟然曰:‘誠使賑救及一邑之民生,則余雖罷黜何憾焉!’”
貶抑、排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