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八旗

拼音: bā qí
注音:ㄅㄚ ㄑ一ˊ
詞性: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
八旗bāqí

[the “Eight Banner”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]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,以旗為號,分正黃、正白、正紅、正藍、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八旗。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。八旗人的后代稱八旗子弟,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國而自己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

引證解釋

⒈ 清代滿族戶口以軍籍編制,分正黃、正白、正紅、正藍、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八旗。正白、正黃、鑲黃為上三旗(亦稱內(nèi)府三旗),隸屬親軍,其余五旗為下五旗。 清初將歸附之蒙古、漢人,又編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。八旗官員平時管民政,戰(zhàn)時任將領(lǐng)。旗民軍籍為世襲。參閱《清文獻通考·兵一》、 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八旗之制》。

⒉ 對清軍和滿族的稱呼。
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太宗伐明》:“帝率八旗勁旅抵燕,圍之匝月?!?br/>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頒行詔書》:“誓屠八旗,以安九有。”
蕭紅《小城三月》:“她們是八旗人,也就是滿人。”

國語詞典

滿清時戶口的編制,以正黃、正白、正紅、正藍、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八種來區(qū)別,分為滿洲八旗、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類。
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八旗

  • 八旗最初源于滿洲(女真)人的狩獵組織,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,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。
  • 明萬歷二十九年(1601年),努爾哈赤整頓編制,分別以牛錄額真、甲喇額真、固山額真為首領(lǐng)。初置黃、白、紅、藍4色旗,編成四旗。萬歷四十三年(1615年)增設(shè)鑲黃、鑲白、鑲紅、鑲藍4旗,八旗之制確立。滿洲(女真)社會實行八旗制度,丁壯戰(zhàn)時皆兵,平時皆民,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(zhàn)斗力。
  • 努爾哈赤遂于天命年間始設(shè)蒙古旗,至皇太極天聰九年(1635年)編成蒙古八旗?;侍珮O于天聰五年(1631年)先編一漢軍旗,至崇德七年(1642年)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。合稱八旗,統(tǒng)率八旗滿洲、八旗蒙古、八旗漢軍,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。
  • 入關(guān)前,八旗中的正黃、鑲黃兩旗由汗王(皇帝)直接統(tǒng)領(lǐng),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(tǒng)領(lǐng)。順治八年(1651年)多爾袞死,順治帝親政,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(tǒng)領(lǐng),于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。
  • 清入關(guān)伊始,為加強軍事防御,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,直至18世紀中葉,八旗營區(qū)終于系統(tǒng)地分布于全國的軍事要地,實行永久性的駐扎。入關(guān)伊始,清廷即采取了大規(guī)模的“圈地”活動,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劃歸旗人;豁免旗人的稅賦與勞役。優(yōu)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頹廢和寄生性,致使其后代騎射荒廢,甚至出現(xiàn)“生計”問題。
  • 八旗制度與清政權(quán)相始終,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,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