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月暈

拼音: yuè yūn
注音:ㄩㄝˋ ㄩㄣˋ
詞性: 名詞
結構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 日暈
詞語解釋

月暈yuèyùn

[lunar halo] 又稱“風圈”,月光被云層折射,在月亮周圍形成光圈,可以做為天氣變化預兆

月暈而風,礎潤而雨

引證解釋

⒈ 月亮周圍的光圈。月光經(jīng)云層中冰晶的折射而產(chǎn)生的光現(xiàn)象。常被認為是天氣變化起風的征兆,俗稱風圈。

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平城之圍,月暈參、畢七重。”
唐孟浩然《彭蠡湖中望廬山》詩:“太虛生月暈,舟子知天風。”
宋周邦彥《點絳唇》詞:“夜來秋近,月暈通風信?!?br/>明楊慎《藝林伐山·水虹風虹》:“水虹,屈霓也,主雨;風虹,月暈也,主風?!?br/>清沉大成《西洋測時儀記》:“小儀之右上,徑二分,郛環(huán)之,若月暈?!?/span>

國語詞典

月光受到稀薄而高的冰云折射而形成的光環(huán)。通常暈輪在月球周圍構成二十二度的圓環(huán)。

網(wǎng)絡解釋

月暈

  • 暈,是一種自然界的光學現(xiàn)象。它是由于當太陽或月亮的光線透過高而薄的白云(卷云、卷層云或卷積云)時,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,彩色排列順序內(nèi)紅外紫。出現(xiàn)在太陽周圍的光圈叫日暈,出現(xiàn)在月亮周圍的光圈叫月暈。月暈出現(xiàn)在夜晚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