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使人處于水深火熱之中,禍害人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彼陷溺其民,王往而征之,夫誰(shuí)與王敵。”
明無(wú)名氏《精忠記·同盡》:“恨殺秦賊,把他一家陷溺?!?/span>
⒉ 被水淹沒(méi)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明帝紀(jì)》:“宜任水埶所之,使人隨高而處,公家息壅塞之費(fèi),百姓無(wú)陷溺之患?!?/span>
⒊ 浸潤(rùn),影響;使變壞。
引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富歲,子弟多賴;兇歲,子弟多暴,非天之降才爾殊也,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。”
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理宗紹定四年》:“九廟至重,事如生存,而徹小涂大,不防於火之將至;宰相之居,華屋廣袤,而焦頭爛額,獨(dú)全於火之未然,亦足見(jiàn)人心陷溺,知有權(quán)勢(shì),不知有君父矣?!?br/>清顧炎武《答汪苕文》:“值此人心陷溺之秋,茍不以禮,其何以撥亂而返之正乎?”
⒋ 比喻深深陷入錯(cuò)誤的泥淖而無(wú)法自拔。
引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禮者,人之所履也,失所履,必顛蹷陷溺?!?br/>清林則徐《曉諭粵省士商軍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稿》:“惟念爾等吸食之輩,陷溺已深,不忍不教而誅,特先悉心開(kāi)導(dǎo)。”
陷入、沉溺。指喪失本性,沉迷不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