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題目

拼音: tí mù
注音:ㄊ一ˊ ㄇㄨˋ
詞性: 名詞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 標題 問題
反義詞: 答案
詞語解釋

題目tímù

(1)[title;subject;topic]∶詩歌或文章的主題、意旨;書籍的標目

讓我們別再談這個題目了吧

(2)[exercise problem;examination question]∶提出來要求解答的問題

練習題目

(3)[excuse;pretext;name]∶借口;名義

(4)[comment to]∶評論;品題

引證解釋

⒈ 標題;篇目。

漢王充《論衡·正說》:“《尚書》《春秋》事較易,略正題目麤粗之説,以照篇中微妙之文?!?br/>《隋書·經(jīng)籍志一》:“其分部題目,頗有次序,割析辭義,淺薄不經(jīng)?!?br/>宋蘇軾《與潮守王朝請滌書》之二:“請依碑樣,止??淌謺?。碑首既有大書十字,碑中不用再寫題目。”

⒉ 品評。

晉袁宏《后漢紀·獻帝紀二》:“﹝許邵﹞少讀書,雅好三史,善與人論臧否之誤,所題目,皆如其言,世稱‘ 郭許之鑒’焉。”
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政事》:“山司徒(山濤 )前后選,殆周遍百官,舉無失才。凡所題目,皆如其言?!?br/>宋蘇軾《進何去非備論狀》:“一經(jīng)題目,決無虛士,書之史冊,足為光華?!?br/>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一:“陸魯望過張承吉丹陽故居,言:‘ 祐善題目佳境,言不可刊置別處,此為才子之最也。’余深愛此言?!?/span>

⒊ 題識;名稱。 《北史·念賢傳》:“時行殿初成,未有題目,帝詔近侍各名之,對者非一,莫允帝心。

賢乃為‘圓極’,帝笑曰:‘正與朕意同?!疵??!?br/>唐李尚一《開業(yè)寺碑》:“永言堂構(gòu),題目闕如?!?/span>

⒋ 試題;習題。

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須中書考試, 陟令善書者三十人,各令操紙執(zhí)筆,向席環(huán)庭而坐,俱占題目,身自循席,依題口授?!?br/>宋歐陽修《進擬御試應(yīng)天以實不以文賦》:“題目初出,中外羣臣皆歡然?!?br/>冰心《晚晴集·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》:“今天, 王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,是‘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’?!?/span>

⒌ 為問題。

清李漁《意中緣·奸囮》:“這又是個難題目了,那有這許多盤纏到那里去?!?br/>茅盾《色盲》:“他覺得有些窘了。他很想拋開這個怪難以作答的題目?!?/span>

⒍ 主題;命題。

宋楊萬里《紅錦帶花》詩:“后園初夏無題目,小樹微芳也得詩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七回:“亦不可拘定了我們?nèi)齻€人不做,若遇見容易些的題目韻腳,我們也隨便做一首。”
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四三:“‘跳舞劇’的題目,不適于我們今日的生活?!?/span>

⒎ 指話題。

丁玲《一九三〇年春上海(之一)》:“談話到十點鐘,越談越不精彩,因為題目不能集中,大家都感覺得精神上隔了一座墻,都不愿意盡量的發(fā)揮自己的意見?!?br/>沙汀《還鄉(xiāng)記》三:“‘我們溝里,今年又抓去多少呢?’他接著問,決心換換題目。”

⒏ 借口;名義。

前蜀貫休《送盧舍人》詩之三:“報通三世釋迦言,莫將梁武為題目?!?br/>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四》:“姦璫柄國,方陰伺君子之隙,肆其詆排,而羣聚清談,反予以鉤黨之題目,一網(wǎng)打盡。”
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六部分二:“一定是先曉得了自己,才借著這題目粘了攏來!”

⒐ 名堂;花樣。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其間又有奸詐之徒,就這些貪愛上面,想出個奇巧題目來,做自家妻子不著,裝成圈套,引誘良家子弟,詐他一個小富貴,謂之‘紥火囤’。”
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一個老戰(zhàn)兵》:“他們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單刀,一人使關(guān)刀或戈矛,照規(guī)矩練‘大刀取耳’‘單戈破牌’或其他有趣廝殺題目?!?/span>

⒑ 指迷信所說的命相。

宋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世傳《滿江紅》詞云:‘……誰不愛,黃金屋,誰不羨,千鐘祿,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。枉費心神空計較,兒孫自有兒孫福,也不須採藥訪神仙,惟寡欲?!詾橹煳墓?。余讀而疑之,以為此特安分無求者之詞耳,決非文公口中語。”

⒒ 見“題目正名”。

國語詞典

文章或詩篇的標名。

如:「這篇文章內(nèi)容如此精采,題目是什么?」
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題目

  • 題目,指文章或詩篇的標名;考試時要求應(yīng)試人作答的問題;比喻為把柄。見漢 王充《論衡·正說》:“《尚書》《春秋》事較易,略正題目麤粗之說,以照篇中微妙之文?!?/li>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