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因惶懼而屏息。
引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魴傳》:“謹拜表以聞,并呈牋草,懼於淺局,追用悚息?!?br/>《資治通鑒·唐武宗會昌三年》:“元逵、弘敬得詔,悚息聽命?!?br/>《明史·周冕傳》:“舉朝悚息,無敢復言, 冕獨抗章爭之。”
魯迅《野草·淡淡的血痕中》:“各各自稱為‘天之僇民’,以作咀嚼著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辯解,而且悚息著靜待新的悲苦的到來。”
⒉ 用為書信中的套語。猶惶恐。
引宋蘇軾《揚州上呂相書》:“奬飾過分,悚息之至。”
明李東陽《再答鏡川先生書》:“若不俯鑒此意,甚非不肖之望也。悚息,悚息?!?/span>
因恐懼而屏息、喘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