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若是
[if] ——一般用在偏正復(fù)句中偏句的開頭,表示假設(shè),相當于“要是”、“如果”,正句中常用“就”、“便”跟它相呼應(yīng)
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,并不敢怨悵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他若是不去,我們就讓別人去
⒈ 如此,這樣。
引《儀禮·有司徹》:“司馬在羊鼎之東,二手執(zhí)桃匕枋以挹湆,注于疏匕,若是者三?!?br/>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吾所以告子,若是而已?!?br/>唐劉長卿《北歸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陽鄰家李光宰》詩:“華髮相逢俱若是,故園秋草復(fù)如何?”
清戴名世《凌母嚴太安人壽序》:“夫達官貴人之名,果足以為親重乎?若是者,吾亦以為非是。”
⒉ 如果,如果是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“若是財利雙關(guān),自不必説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書店股東若是商人,其弊在胡涂,若是智識者,又苦于太精明,這兩者都于進行有損。”
表示假設(shè)的連詞。即如果、假如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