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省稱“拗體”。格律詩的一種變體。指詩人刻意求奇,特地變更詩格用拗句寫成的詩。這類詩的特點是生澀瘦硬、崛奇古拙、富于氣勢。參見“拗句”。參閱清趙翼《陔馀叢考·拗體七律》。
引明胡應(yīng)麟《詩藪·宋》:“魯直 ‘黃流不解浣明月,碧樹為我生涼秋’,‘蜂房各自開戶牖,蟻穴或夢封侯王’,自以平生得意,遍讀老杜拗體,未嘗有此等語?!?br/>清王士禛《分甘馀話》卷三:“唐人拗體詩有二種,其一蒼莽歷落中自成音節(jié),如老杜 ‘城尖徑仄旌斾愁,獨立縹緲之飛樓’諸篇是也;其一單句拗第幾字,則偶句亦拗第幾字,抑揚抗墜,讀之如一片宮商,如許渾之‘溪云初起日沉閣,山雨欲來風(fēng)滿樓’、 趙嘏之‘ 湘潭云盡暮山出, 巴蜀雪消春水來’,是也。”
清王軒《<聲調(diào)譜>序》:“韓孟崛起,力仿李杜拗體,以矯當代圓熟之弊。”
凡平仄不依格律的近體詩,稱為「拗體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