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鹡鸰

拼音: jí líng
注音:ㄐ一ˊ ㄌ一ㄥˊ
詞性: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
鹡鴒jílíng

[wagtail] 鹡鴒科的鳥之任一種,與鷚有親緣關(guān)系,體型纖細(xì),尾特別長,習(xí)慣性地上下抖動

引證解釋

⒈ 鳥類的一屬。最常見的一種,身體小,頭頂黑色,前額純白色,嘴細(xì)長,尾和翅膀都很長,黑色,有白斑,腹部白色。吃昆蟲和小魚等,屬受保護(hù)鳥類。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守塉》:“鵾鵬戾赤霄以高翔,鶺鴒傲蓬林以鼓翼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一二〇回:“雙雙鴻雁,哀鳴在沙渚磯頭,對對鶺鴒,倦宿在敗荷汀畔。”

⒉ 后以“鶺鴒”比喻兄弟。

《詩·小雅·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難?!?br/>晉袁宏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豈無鶺鴒,固慎名器。”
唐韓愈《答張徹》詩:“冏冏抱明璉,飛飛聯(lián)鶺鴒?!?br/>宋葉適《送鞏仲同》詩:“天催鶺鴒玉樓去,漱流不并龍洲旁?!?br/>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阿稚》:“不為雁序而作鶺鴒,明知弟幼弱,不加防護(hù),任其獨行,不飽豺虎,必遭顛墜?!?/span>

國語詞典

動物名。鳥綱雀形目鳴禽類。體長約五至六寸。頭黑,前額白,背黑,腹白,翼尾均長。因其鳴則天降雪,且性喜食雪,故也稱為「雪姑」。筑巢于水濱石隙間,以昆蟲為食。
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鹡鸰 (鹡鸰屬鳥類)

  • 鹡鸰,俗稱張飛鳥,多數(shù)為鹡鸰屬。鳥綱鹡鸰科鹡鸰屬各種候鳥的通稱。古代 每與“雝”、“渠”混稱。我國常見種有白鹡鸰。還有灰鹡鸰、黃鹡鸰(分為東黃鹡鸰、西黃鹡鸰)、黃頭鹡鸰。體長 170~180毫米;背羽純色,無縱紋;尾呈圓尾狀,中央尾羽較外側(cè)尾羽為長。因多活動于水邊,停息時尾上下擺動,故又稱“點水雀”。體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組成,如白鹡鸰;或由黑、黃、白、灰、綠色組成,如黃鹡鸰、黃頭鹡鸰、灰鹡鸰等。棲息于海拔在400~2000米的山區(qū)、河谷、池畔等各類生境中。鹡鸰為地棲鳥類,生活于沼澤、池塘、水庫、溪流、水田等處。山鹡鸰則獨成一屬為山鹡鸰屬。被列入受國家保護(hù)的野生動物名錄。
  • 鹡鸰 (漢語詞語)

  • 鹡鸰是漢語詞語,意思是.鳥類的一屬。最常見的一種,身體小,頭頂黑色,前額純白色,嘴細(xì)長,尾和翅膀都很長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