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行李

拼音: xíng lǐ
注音:ㄒ一ㄥˊ ㄌ一ˇ
詞性: 名詞
結構: 其他
近義詞: 行囊 行裝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
行李xíngli

[baggage;luggage] 行旅。亦指行旅的人;出行所帶的東西

從樓頂拿下衣箱、旅行袋,準備收拾行李

【】
引證解釋

⒈ 使者。參見“行理”。

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?!?br/>杜預注:“行李,使人。”
《北史·賀蘭祥傳》:“既與梁通好,行李往來,公私贈遺,一無所受?!?br/>明劉基《春秋明經·衛(wèi)人立晉》:“奈之何討賊之后,遽爾相率自置其君,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,視周室如無人焉?!?br/>清郝懿行《證俗文》卷六:“古者行人謂之‘行李’,本當作‘行理’,理,治也。作‘李’者,古字假借通用?!?/span>

⒉ 出使。

《魏書·宗欽傳》:“頃因行李,承足下高問,延佇之勞,為日久矣?!?br/>宋葉適《送戴料院》詩:“世路豈云極,念子行李頻。”
《明史·劉宗周傳》:“貴州巡按蘇琰以行李被訐於監(jiān)司。”

⒊ 唐時稱官府導從人員。

《舊唐書·溫造傳》:“臣聞元和、長慶中,中丞行李,不過半坊,今乃遠至兩坊,謂之‘籠街喝道’,但以崇高自大,不思僭擬之嫌,若不糾繩,實虧彝典?!?br/>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》:“薛(薛逢 )監(jiān)晚年厄於宦途,嘗策羸赴朝,值新進士榜下,綴行而出。時進士團所由輩數(shù)十人,見逢行李蕭條,前導曰:‘迴避新郎君!’ 逢囅然?!?br/>宋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四:“青城縣彌勒會妖人……乃偽作陳僕射行李,云山東盜起,車駕必謀幸蜀,先以陳公走馬赴任?!?/span>

⒋ 行旅。亦指行旅的人。

漢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追思往日兮行李難,六拍悲來兮欲罷彈?!?br/>唐杜甫《贈蘇四徯》詩:“別離已五年,尚在行李中?!?br/>元傅若金《送張秀才北上時將赴?!吩姡骸吧碇鹫鞣昂Q模婪晷欣顔柧┤A。”
惕微《光復湯邑小史》:“舟行兩日,遂抵蘭溪,行李往還,此為通道?!?/span>

⒌ 引申為行程、行蹤。

《古尊宿語錄·佛眼普說語錄》:“到者里須是行李正當,日久月深,淹浸得熟,便會去。”
唐杜牧《聞范秀才自蜀游江湖》詩:“歸時慎行李,莫到石城西?!?/span>

⒍ 出行所帶的東西。

明馮惟敏《南鎖南枝·盹妓》曲:“半夜三更路兒又蹺蹊,東倒西欹顧不的行李?!?br/>朱自清《背影》:“我買票,他忙著照看行李?!?/span>

⒎ 比喻負擔。

柳青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第二部第十章:“當初建社的開頭,我看得沒這么清楚,我光看見革命,沒看見復雜, 增福同志,咱倆的行李可不輕啊!”

國語詞典

行人、使者。

網絡解釋

行李 (漢語詞匯)

  • 行李是一個古老的詞匯,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已沿用,通常指行旅人出門時所帶的衣物、生活日用品等,并將其打包好能輕易攜帶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