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日晷rìguǐ
(1)[sun's shadow]∶太陽的影子
相持既久,日晷漸移?!?/span>明·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
(2)[sundial]∶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(shí)刻的裝置。也叫“日規(guī)”。
⒈ 日影。
引《周髀算經(jīng)》卷上:“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,夏至日晷尺六寸。冬至日晷長,夏至日晷短?!?br/>《藝文類聚》卷七七引北齊邢劭《景明寺碑》:“及日晷停流,星光輟運(yùn),香雨旁注,甘露上懸?!?br/>唐方干《贈(zèng)上虞胡少府百篇》詩:“日晷未移三十刻,風(fēng)騷已及四千言。”
元柯丹邱《荊釵記·續(xù)姻》:“日晷漸長人盡悅,繡紋弱線添些?!?/span>
⒉ 指時(shí)光。參見“日影”。
引宋王安石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:“臣以淺陋,誤承圣問,迫於日晷,不敢久留,語不及悉,遂辭而退。”
清陸以湉《冷廬雜識(shí)·周文忠公》:“日晷已促,不得盡言?!?/span>
⒊ 古代測日影定時(shí)刻的儀器。由晷盤和晷針組成。 《漢書·藝文志》有《日晷書》三十四卷。
引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藝能·銅匠》:“測十二時(shí)者,古來惟有漏壺,而后世又作日晷、月晷,日晷用于日中,月晷用于夜中,然是日有風(fēng)雨,則不可用矣?!?/span>
日影。